近日,狭窄道路两车会车起争执,奔驰车女司机“亮证”逼对方让路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一分钟查出了对方家庭住址和姓氏,可见权限多大,背后保护伞势力多么强硬。
广西防城港男子会车遇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派出所的民警上门要求删帖道歉,一广西网民发布视频称自己近日开车经过一条窄路的时候与一辆奔驰车迎面相遇。
对方车上下来一女司机,以亮证执法相威胁,逼迫自己倒车让路,后来这名网友就把这段视频发布到了网上,7.31日晚上忽然有民警来到自己父母家中,并打电话要求他删除视频。
并且向奔驰车司机道歉,有网友质疑,对方开着奔驰车,执的是什么法,又为什么能够仅凭车牌号就查到自己的住处?
2025年7月22日下午,广西防城港市江山镇一条狭窄乡道上,一辆黑色奔驰车与私家车因会车爆发争执。
私家车车主李先生(化名)主动将车贴右侧避让,但奔驰女司机坚持要求其倒车让行。
僵持中,女司机突然亮出一本印有“行政执法”字样的证件威胁:“再不让路,我就拿证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她仅凭车牌便精准报出李先生的姓氏及家庭住址,称“知道你所有信息”。
7月31日晚,当地派出所民警前往李先生父母家中,要求其删除视频并向女司机道歉。
8月1日,李先生发布道歉视频称“不该挡路”,但透露此举是因家人遭施压,母亲被深夜上门的民警惊吓。
8月1日,广西防城港市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发布情况通报:
8月1日上午,有网民及媒体发布视频称“会车遇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派出所民警上门要求删帖道歉”。公安机关已密切关注有关情况,现已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感谢舆论和公众对我们执勤执法工作的监督。
据浪潮新闻报道,广西防城港一网友反映,其在道路会车时遭遇疑似公职人员的威胁,对方亮出“证件”要求倒车让路,更是仅凭车牌就报出了他的家庭住址、姓氏。
据当事人表述,他将视频发出后,7月31日晚,当地派出所民警来到其父母家中,打电话要求删除视频,并向奔驰女司机道歉。8月1日,当地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回应,此事正在调查处理,会第一时间公布结果,对于奔驰车驾车女子是否是公职人员等信息,其称不方便透露。
从现场对峙中“必须倒车”的强硬态度,到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轻慢调取,都透露出一种根深蒂固的特权意识,仿佛持有证件便拥有了凌驾于规则与他人权利之上的资格。
试想一下,如果公民的隐私能被随意地调取并用于私人争执,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开盒”的人。
而那些本应用于打击“犯罪”、维护公共安全的信息查询权限,便会异化为权力滥用的利器。
这种滥用不仅会侵犯个体权利,还会让人不禁质疑:那些手握信息调取权的人员,究竟是在守护民生,还是在滋养“特权”?
此外,基层执法的失范让事件的荒诞感再次升级。
当车主将视频上传网络寻求公道时,等来的不是对权力滥用的调查,而是相关部门的深夜造访,甚至还要求车主删除视频,并向奔驰女司机道歉。
我相信这种角色错位比争执本身更伤人,因为它传递出一种信号,那就是在某些角落,权力的逻辑已凌驾于是非之上,谁掌握了资源与权限,谁便拥有了定义“对错”的资格。
公众之所以对这场纠纷感同身受,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曾遭遇过类似的权力傲慢。
或许是办事窗口里不耐烦的“规定就这样”,或许是排队时有人凭借“关系”优先办理,或许是规则执行中“看人下菜碟”的双标。
这些微小的不公,让“亮证逼让路”事件成为情绪宣泄的出口。
而车主的“道歉”视频,也不只是一个人的妥协,更是无数普通人在权力不对等关系中的缩影。
所以,人们愤怒的不是一次会车的不让路,而是对“特权”的抗拒,是对“老实人吃亏”现实的痛心,是对“权力可以任性”的担心。
这场纠纷最终会以怎样的调查结果收尾尚未可知,但它留下的思考已然超越事件本身。
它提醒我们,权力的边界需要时刻警惕,任何将公共权力私化的行为,都是对社会公平的伤害。
比如在无数次的会车中,支撑这些日常秩序的,从来也不是证件的威慑,而是规则面前的人人平等,是权力对权利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