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河南登封少林寺发布情况通报:礼请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8月2日,是少林寺迎来新住持后的首个周末,记者实地探访少林寺发现,寺内几乎没有收费项目了,正值暑假又适逢周末,功德箱上摆放的免费清香供不应求,游客量依旧不减。
据第一财经报道,此前少林寺有不少收费项目,如几十上百元的“平安香、全家福香”;随手扫码便可布施的“武僧”付费;扫码才可获取的少林寺资料,这些项目令不少游客反感。
8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少林寺内,发现所谓“平安香、全家福香”已不见踪迹,也无橱窗售卖,取而代之的是一捆捆免费清香,整齐地摆放在各个大[文]殿的功德箱上,下方写道“免费三支香”。
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大殿,免费清香供不应求,上午9点多还满满当当的清香,下午1点就几乎见底,工作人员又拿出近10袋清香续上。寺院里,烟[章]雾缭绕,香火旺盛。
在两侧的图书阅览架上,摆放着一些免费借阅的经文,整个寺院对外开放区域,僧人并不多,并没有此前报道提到的随手扫码便可布施的“武僧”。印[来]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的屏幕因断电未显示任何内容,武术馆的功夫表演也是免费观看,整个游览过程几乎看不到任何收费项目。
自愿捐赠的功德箱网页显示,香客普遍捐赠几元至几十元的香火钱,捐赠之后少林寺还会发一张电子的福卡和功德证书。
多位来寺院参观的游客向记者表示,和之前相比,感觉现在确实清净了许多,大家都可以自由逛,也没人打扰。
进入寺院最深处,记者发现,目前少林寺方丈堂因文物保护需要暂未开放,周围用一圈绿色铁皮阻挡,多名寺内工作人员在一旁提醒游客请勿靠近。
随后,记者尝试和寺院工作人员及僧人了解情况,对方均表示婉拒。
印乐俗名尹清全,1966年生于河南南阳桐柏县。16岁时,他在此礼海勃法师剃度出家。1983年秋,他跨越千里赴南京栖霞寺受具足戒,正式[自]获得僧籍。此后三年,他在中国佛学院栖霞寺僧伽培训班学习,1986年考入中国佛学院继续深造。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南省佛教协会工作,后任协会副秘书长、副会长。2003年10月,他受协会委派到洛阳白马寺主持工作,两年后荣膺方丈。[极]
在此之前,白马寺方丈的缺位已有8年。
在印乐任内,白马寺不仅专注于自身的本职,还着力推动了国际佛教的文化交流。
2005年4月,中印签订协议,在白马寺修建一座印度风格的佛殿。2006年4月26日,印乐率众僧侣在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奠基现场,举行洒[光]净佛事活动。
2007年,印乐受访时表示,在印度风格佛殿的基础上,白马寺西边还要建国际佛殿荟萃苑,将一些佛教国家有代表性的殿宇集于一区,突出佛教的[网]国际性。他大力支持与日本、斯里兰卡等国的共建佛教文化项目。
他还表示:通过佛殿建设,特别是与所在国的佛教交流,能进一步加强与来自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佛教交流。
印乐曾多次赴海外弘法,促成多名海外佛教界人士投资国内慈善事业。
2013年,由于在中泰、中缅佛教交流中的突出贡献,印乐被授予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以及缅甸政府年度宗教勋章。
2007年9月,印乐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被问及“少林寺依靠商业化运作,使经济与社会效益达到双赢,您有没有这样的打算”。
他的回答是:“我不想评价少林寺,白马寺坚持按照佛教传统去做,更好地维护、保留、传承佛教传统、佛教文化。能听到游客说‘白马寺才像个寺庙[,]样’这简单的评语,我们就很快乐,也就心安了。”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极目新闻、第一财经、澎湃新闻、河南商报、中国日报)
以上就是少林寺新主持上任后首个周末:免费清香供不应求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找热门资讯记得来极光资源网!